995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所有商品分类
逆势实现“开门红”,化纤龙头企业靠什么交出一季度优秀答卷?

作者: 福布云商

2020-04-16

编者按:全球疫情目前仍在蔓延,市场情绪难免较为悲观。下游零售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不少复工复产企业原材料供给不足;中游面料企业订单不足,部分企业外贸订单被取消……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纺织化纤行业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目前仍在持续。

 

但即便面临如此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发展环境,一季度,部分化纤龙头企业仍实现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有企业的业绩甚至实现了逆势高增长,交出了一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生产”、“戴着口罩谋发展”的优秀答卷。

 

今年拼下点滴成绩的背后,都意味着相比往年更辛苦的付出和加倍努力。这一方面更加坚定了我国化纤行业接下来继续谋求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彰显了化纤行业发展韧性的增强。

 

恒逸石化

 

产业链一体化和规模化效益凸显

 

一季度,疫情之下,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暴跌,跌价趋势向下传导,聚酯产业链相应产品的价格也应声大幅下跌。期内,WTI原油、PXPTA价格同比分别下跌60.24%41.73%33.53%,我国聚酯产品价格也处于低位。同时,3月,我国江浙地区织机的综合开机率约为56.4%,织造业开工率仍然不足,上游聚酯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库存压力。

 

PTA为例,依据有关测算, 一季度,我国PTA供应量达到1136万吨,而需求量为967万吨,累库量为169万吨,远高于往年同期。“一季度,我国PTA的平均加工费约为537/吨,基本处于盈亏边缘。不过,不同规模的企业情况还是有差别的,年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PTA装置,加工费仍有赢利空间,但年产能在100万吨以下的PTA装置,赢利情况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一名业内人士介绍。

 

然而,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恒逸石化日前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却十分抢眼。 一季度,恒逸石化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5亿元~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3.52%~88.95%

 

作为 PTA、聚酯产业链龙头企业,恒逸石化一季度能够顶住压力,实现业绩的逆势增长,在于其自身过硬的“内功”,以及杭州萧山政府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

 

在上游原料方面, 恒逸文莱炼化项目此前已全面投产,投产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负荷运行,产销顺畅,技术、政策等优势明显。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使用的原油采购便利,成品油销售顺畅,且实施了低库存管理策略和原油到岸价格结算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原油价格波动风险。

 

PTA和聚酯板块,一季度,恒逸石化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和生产经营优势,积极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对聚酯板块进行扩产提质,对PTA业务挖潜改造,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大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使生产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使差别化产品占比、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赢利能力都得到提升。而且,由于PTA、聚酯产品的上游原料供应宽松,恒逸石化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产品议价能力增强,促进了毛利率提高,加之装置持续保持高负荷运行,产销量同比增加,使恒逸石化的规模化生产优势愈加明显。

 

记者了解到, 恒逸文莱炼化项目生产的PX今年已开始在海南PTA生产工厂实现配套供给,恒逸石化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萧山当地政府还采取了降低电费、减免社保支出、免收物流运输中的过桥过路费、发放专项防疫贷款等诸多惠企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短期的,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是暂时的。接下来,恒逸集团将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谈及恒逸集团接下来的发展思路, 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表示,年内,恒逸集团将继续秉持“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文莱二期项目和国内既定项目建设,向“三个五”目标发起冲锋,力争在2024年恒逸建企50周年之际,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同时,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恒逸集团将加快构建中国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建造恒逸国际总部中心和全球创新中心,建设萧山益农化纤新材料示范基地,打造化纤产业高新化、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化的杭州样板,为全球化纤产品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

 

吉林化纤

 

外拓销量内降成本保障业绩增长

 

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以“战疫情、防风险、降成本、保运营”为主线,努力在困境中抓机遇,外拓销量内降成本。一季度,该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0.6%,累计完成年度目标的26.7%,创历史最好水平;产品产量为13.6万吨,同比增长10%;纤维直接出口2.4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创汇6358万美元,同比增长28%,逆势实现“开门红”。

 

记者了解到,作为大型化纤企业, 吉林化纤集团各纤维板块在春节期间全部实现连续生产。疫情发生初期,面对国内物流受阻的困难,公司根据下游客户所在地区路况及复工情况,采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相结合的方式,打通物流环节,使公司在春节期间就恢复产品发货,日发货量达到1200吨。各生产线也根据销售订单情况快速调整,合理分配内外销产品生产布局,确保按时完成国外订单,尽早发货。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青浦区虹桥世界中心L2-B栋503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8039094号-5 

沪ICP许可证号: 沪ICP备18039094号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