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所有商品分类
上半年中国碳纤维在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行业整体保持较好发展

作者: 媒体 张丽霞

2022-08-29


转载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高位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化纤行业总体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碳纤维产业受下游需求稳定增长支撑,特别是“双碳”目标下,碳纤维在风电、光伏、氢能储运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展,行业整体保持较好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丙烯腈行业新增产能约39万吨,叠加疫情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特别是ABS对丙烯腈需求增长有限,供需错配,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自1月起均价环比下跌走势,市场持续震荡下行。山东市场630日丙烯腈价格为10800/吨,比上年末下跌2500/吨,跌幅19%。考虑后续国内供应增量,丙烯腈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或趋于稳定,有利于碳纤维原丝、碳纤维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根据海关数据,20221-6月,我国进口碳纤维产品合计14739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16%,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波音、空客等欧美主要企业对碳纤维需求逐渐恢复,出口到国内总量减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产碳纤维供给逐步增加,市场份额逐渐提高。从产品种类看,碳纤维5332吨,同比增长94%;其他碳纤维制品7555吨(其中绝大部分为碳纤维丝束),同比下降29 %;碳纤维预浸料1369吨,同比增长67%;碳纤维织物483吨,同比下降85%

1 20221-6月按主要国别/地区分碳纤维产品进口情况表(吨)



 

从进口来源看,主要是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墨西哥,占总进口量的88%。从国内主要进口省份看,前三名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占比约7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总量为5325吨,同比下降36%,占比36%。来/进料加工/保税区业务数量为9414吨,同比增长4%,占比64%。据初步统计,90%以上来/进料加工用于育器材及风电叶片领域。

2 20221-6月自日本进口碳纤维产品情况表(吨)



2022年上半年,我国自日本进口碳纤维产品4306吨,同比增长14%,主要原因是2021年上半年受“东丽风波”事件影响,日本对中国出口量有所减少。2022上半年出口虽有所增长,但涨幅并不明显,主要是受日本本土以及欧美需求增长的影响,日本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碳纤维依然比较紧张。碳纤维织物进口量明显下滑是由于2021年碳纤维供给紧张,很多企业转而采购不受许可证影响的碳纤维织物,但随着全球供应逐渐恢复以及国产碳纤维供应增加,碳纤维织物进口明显减少。


碳纤维预浸料进口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日本碳纤维预浸料品质有保障,品牌效应好,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碳纤维预浸料一般贸易占比仅为13%,来/进料加工占比高达87%,可以看出主要流向是以代工为主体育用品行业。整体看,自日本进口的碳纤维产品以来/进料加工、保税贸易方式为主,占比为56%,主要用途依然是以代工为主的体育用品行业。

3 20221-6月自中国台湾进口碳纤维产品情况表(吨)



2022年上半年,自中国台湾进口碳纤维产品2686吨,同比减少23%,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风电叶片需求有所减少以及价格因素共同影响。

4 20221-6月自韩国进口碳纤维产品情况表(吨)



2022年上半年,我国自韩国进口碳纤维产品2381吨,同比增长9%,主要出口企业为东丽韩国以及韩国晓星两家公司,产品主要是T700级碳纤维。进口量增长不明显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受“东丽风波”事件影响,2021年上半年供应中国数量基数低,同时受韩国本土以及欧美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国内T700级碳纤维供应量加大的影响。

5 20221-6月自美国进口碳纤维产品情况表(吨)



2022年上半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碳纤维产品1856吨,同比下降15%,其中碳纤维进口量下降约20%,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本土及欧洲主要客户的需求量增长,导致可出口中国的碳纤维量减少。随着全球航空业继续保持恢复,预计下半年美国可出口中国的碳纤维数量仍将继续维持在低位。

6 20221-6月自墨西哥进口碳纤产品情况表(吨)



2022年上半年,我国自墨西哥进口碳纤维1847吨,同比增长17%,约200吨,出口企业为ZOLTEK公司,产品用途主要为风电领域,主要贸易方式为进料加工再出口。

我国碳纤维进口前4大省份情况表



2022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四省份合计进口碳纤维产品12009吨,占进口总量的81%。从贸易方式看,来进料加工、保税贸易方式占比均在65%以上,且数量占四省份进口总量71%。结合当地产业分析,山东、江苏的来进料加工主要应用于风电,广东、福建则主要应用于体育用品。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依然保持积极发展态势,需求端的各个应用领域也保持一定增长,但要特别警惕过快的产能增长带来一定时间内的供需不平衡。此外,个别应用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受产业结构以及产业链话语权影响,将不可避免对碳纤维价格有很大苛刻要求,而合适的价格又是促进相关应用领域产销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年,国产碳纤维的产能、品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所认可,笔者认为相关的碳纤维企业可以考虑出海,中国的碳纤维有能力,也应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逐渐扩大中国碳纤维行业在全球的话语权。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青浦区虹桥世界中心L2-B栋503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8039094号-5 

沪ICP许可证号: 沪ICP备18039094号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