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今日商品数
商品 店铺
所有商品分类
1克棉纺出500米长的纱

作者: 纺织信息网

2024-06-14

  雪白的纱锭像琴键般一字排开,带动纱线快速转动,一团团棉条被逐渐纺成细纱……走进江苏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智能制造车间,与传统纱厂不同的是,机器前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几辆无人驾驶的运输小车穿梭往来,偌大的车间显得有些冷清

 

  车间主任邱丽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纯棉纱线最高可达300支,比头发丝还细,直径不到0.1毫米。用长度来计算的话,就是1克棉能纺出500米长的纱。

 

  如此细长的棉纱,不仅要满足强度、透气、舒适性等指标,还要在兼顾节能环保的情况下实现批量生产,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公司董事长蔡赟给出了答案:选用纤维长、短绒少、细度适中的优质棉花是前提,而实现量产的关键则在于百年技艺的沉淀与创新,特别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蔡赟介绍,无锡一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曾是民族工业的典范,见证了无锡乃至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成本优势的日渐消损以及地方经济产业升级的要求,这家百年纺企发展走入阵痛期。

 

  2017年,无锡一棉智能化改造大规模实施,建立起以数据管理、设备直联为基础的全新生产模式。每一个细纱锭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通过传感器把锭子上所有的问题传到智能平台上。蔡赟介绍,过去生产过程中偶尔断线,需要人工按照路线一个个检查。现在车间内的数十万个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等生产数据都能在终端大屏上一目了然。

 

  据测算,智能化改造使得无锡一棉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劳动强度降低30%,车间生产实现了每万锭用工10人以内,达到纺织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在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无锡一棉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进程,围绕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构建了50多个分析模型,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得益于过硬的品质和精准的供需对接,无锡一棉公司目前拥有70万纱锭、500台织机,生产的100支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从成立初期的万人大厂到如今的智能车间,无锡一棉以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潮流的发展历程,正是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无锡,一批企业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实现降本提质、节能增效,涌现出新的澎湃动能。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建成产线质效领先、绿色低碳节能的智能制造超级工厂4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有200多位操作人员,每105秒就能下线一台重卡柴油机;位于无锡江阴的兴澄特钢对生产线进行数智化全流程改造,厂内3座高炉煤气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亿立方米,新品研发效率提升56%……

 

  据统计,无锡累计创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000多家。今年4月,当地又出台了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实施意见,重点聚焦轻工、纺织、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等行业领域,全面推动其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无锡将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带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有力支撑,欢迎到褔布云商了解更多。

提示

×

您当前尚未登录,如需购买当前文章,请立即登录

底部

Copyright © 2035 CF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让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市青浦区虹桥世界中心L2-B栋503室 客服电话021-69760515

域名备案:沪ICP备18039094号-5 

沪ICP许可证号: 沪ICP备18039094号

沪EDI许可证:沪B2-20200070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4050号